由于缺乏市场主导和规范,蒙氏教育在中国发展的并不平衡,有一些机构只是打着蒙氏教育的旗号,却行的是普通教育之实或是把蒙氏教育和普通教育硬捏在一起,而不是一种有机的融合。有的机构只有几套非典型的教具,也不会操作,就开起蒙氏班,有的老师只参加过一两次非典型的培训就成为蒙氏老师了,这些做法是对蒙氏教育的误解和伤害,导致一些家长产生反感心理,也给一些地方市场采取不支持的态度提供了理由。但是这种现象是暂时的,瑕不掩瑜,蒙氏教育理论是非常正确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只是有些歪嘴和尚把经念歪了而已,丝毫无损于她的光辉。蒙氏教育有极强的生命力,无数教育成功案例证明了这一点。30年以来,跨世纪忠实地秉承蒙氏教育的理念,排除各种困难和干扰,坚定不移地推广真正的蒙氏教育,把蒙氏教育深深地扎根在了中国,并且不断发展光大,使蒙氏教育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那么,跨世纪蒙氏教育与国内其他“蒙氏”教育,到底有什么不同呢?根本一点,其实就是跨世纪真正理解、掌握了蒙氏教育的精髓要义,真正将蒙氏教育理念进行了中国本土化的落地,有成熟、完善、系统的理论体系、操作体系和产品体系。具体表现在:
蒙氏教育核心的价值观是对孩子发自肺腑的“爱”,这从蒙氏教育是怎么诞生的就可以看出——一百多年前,蒙特梭利女士在意大利的一个贫民窟看到一些无人看管,游手好闲的儿童,出于高尚的“爱心”,她把这些孩子召集起来,开办了世界上个“儿童之家”,这些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蒙氏教育统称“工作”),他们的智力水平都达到或超过了正规学校的孩子。秉承蒙氏“爱”的精神,跨世纪教育机构的老师做到“不是妈妈胜似妈妈”,每时每刻都以微笑面对孩子,面对家长,这里有许多感人的事例,妈妈们写下了许许多多感谢信。“爱孩子”是蒙氏教育的核心,她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是一百年来无数教育人士呕心沥血和辛勤努力的结晶,她是一套经过时间检验的非常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毫不夸张地说是世界上系统、科学的、好的幼儿教育理论,跨世纪为她下了一个比较恰当的定义:“蒙氏教育是世界上科学、系统、符合孩子生命本身发展的综合素质教育。”
幼儿教育要适合儿童的成长规律,这个成长规律主要是指儿童在六岁以前的“敏感期”。敏感期就是儿童学习成长效果好的关键期,违反了这一规律,或错过某些“敏感期”,就是不科学的幼儿教育,所以跨世纪人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敏感期”。
蒙氏教育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她有一套完整的固定教法和固定教具,并且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无限延伸。蒙氏教育有十大特征,其中为关键的一条是,她有丰富的教材、教具,充分展现了“实物化”、“操作化”教学,孩子大多数时间是在操作各种“操作材料”或叫“工作”。这种教育方法是孩子非常喜欢的,适应孩子的学习特点和学习兴趣,而且发挥了孩子的创造潜能,这是传统教育根本无法做到的。操作玩具、教具还有一个好处,比如蒙氏数学是蒙氏教育的精华部分,传统的学习数学方法是记背口诀,而蒙氏数学教育是通过动手操作各种串珠、加减乘除板等教具,从而掌握数学计算的能力。一个5岁的孩子可以轻易又快又准确地进行四位数的加、减、乘、除,如不亲眼所见,令人难以置信,其原理是儿童通过“皮肤记忆”、“肌肉记忆”所掌握的知识能够达到终身不忘的效果。蒙氏数学教育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可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这是评价一个人是否聪明很重要的标准。蒙氏教育五大领域,数学是其中之一,还有日常生活、感官、语言、科学文化,这些课程设计都是为孩子将来的生活、学习、工作做准备的。跨世纪人说:“蒙氏教育为孩子开启幸福之门。”
蒙氏的教育目标是让孩子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工作,学会创造。蒙氏教育有许多特点,这里有必要介绍的是蒙氏教育非常重视儿童的教育环境,一方面是指硬件环境,另一方面是指一种自由、和谐、宽松的精神环境,孩子可以在分组活动中自由选择活动项目,老师不能随意打断孩子的活动。在这样的环境里,有助于儿童从小培养独立、健全、乐观的性格,还有一个教育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人的专注力是学习、工作的基础。跨世纪总结了儿童素质教育的“二十四个力”,这就是幼儿教育的素质教育内容。在蒙氏教育特色方面,跨世纪还总结了“七个化”(主题化、游戏化、实物化、操作化、艺术化、情景化、体验化)。
蒙氏教育的规范主要是理论要规范,蒙氏幼儿园一定在蒙氏教理论体系开展教研、教学活动。其次蒙氏教育五大领域中数学教学一定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学习和教学(适当延伸)。其他领域在不违反蒙氏理论原则的基础上可较大幅度进行灵活发挥。语文和科学文化是有创新空间的、具现代性和民族性,延伸范围很大。另外孩子们在上课操作过程中,一方面要求规范,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孩子的心智和能力,允许适当出错,允许自由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