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期这个的概念,想必我们的家长们并不陌生了。但今天我还是想和大家说说这个话题,只因它真的比我们想象当中重要。敏感期这个词语早是玛利亚·蒙特梭利从生物领域借用的,她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现儿童“生命的法则”。而这法则中,其实就包括了“敏感期”这个说法。
敏感期是指在生命发展的某一阶段,幼儿对于环境中的某一事物有着强烈的吸收能力或兴趣,而这些情形的发生皆源自于幼儿内在的需求。敏感力是一种暂时的倾向,有助于获得一种特殊能力,一旦此种能力或特性获得之后,这种特殊的敏感力就消失了,替代的则是对另一种事物的敏感力。
0-6岁幼儿较为明显的敏感期如下列所述:
一、秩序的敏感期
儿童秩序感的敏感力在出生后的年就出现,并且一直持续到第二年。此敏感期的特有现象是幼儿对每一物品或人都有其特定的位置或定义;这些特定的位置和定义来自于幼儿的印象,如果此印象改变了,幼儿就会变得烦躁、不安。
家长这么做:
因此,家长应协助幼儿养成固定的作息时间,此外,物品的摆设亦应有固定的位置。2-3岁的幼儿会有失序现象,如果2岁以前能培养幼儿的秩序感,则失序的现象便会降低,待幼儿过了这段时期之后,又回重拾秩序感。
二、以感官探索世界的敏感期
幼儿常以其双手和舌头来探索周遭的环境。大约一岁半的成熟学步儿对周遭环境充满兴趣,此刻他能轻易转动自己的身体,因此更容易主动尝试,满足其好奇心。
家长这么做:
这时,家长应尽量给予幼儿自由尝试的机会,让幼儿善用五官的刺激。比如:大人可以反复告诉幼儿各类事物的正确名称,这样当他自己能够说话时,加上先前累积的经验,便能清楚地记住名称。如此,不但增加了幼儿的词汇,也协助他建立语言能力。
三、行走的敏感期
幼儿以爬行来探索世界到逐渐可以自由行走,来了解周遭环境的整个过程,蒙特梭利博士将之比喻为幼儿的第二次诞生,即幼儿从一个不能自助的人变成一个主动的人。
家长这么做:
在此敏感期中,幼儿有着非常强烈的自我行走欲望,经常想挣脱父母的怀抱下来行走。
因此家长应满足其欲望,如果幼儿在此敏感期未能获得满足,则日后幼儿将不易走稳,而且也不太愿意走路。
四、观察细致事物的敏感期
此敏感期通常出现在一岁半到四岁半左右,在这段时间内,幼儿对于大自然中的小事物特别感兴趣。例如妈妈带着幼儿在马路上行走,幼儿突然趴在路旁观看蚁群行进的路线,而不愿意继续前进。幼儿也非常喜欢在沙堆中找寻东西,常会发现一些大人们从未见过的小东西。
家长这么做:
若是大人们能给予幼儿观察细微事物的机会,不以肮脏为借口来阻碍幼儿的探索欲望,将有助于幼儿发展精细的观察力及培养其长久的心度。
五、产生社会意识的敏感期
从我们的观察中,不难发现幼儿是从自己玩(以自我为中心),过渡到看别人玩(意识到他人),到后与他人同乐。在此过程中,幼儿渐渐了解周遭环境,除了自己还有其他人的存在。
家长这么做:
为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应让幼儿多与他人接触。父母可邀请年龄相近的小朋友到家里来玩,或允许自己的孩子到朋友家玩。幼儿在与同伴相处的机会中,较容易学习沟通的技巧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达到社会化的目的。
以上所述的敏感期,皆由于幼儿具有特殊的内在活力,它能使幼儿以惊人的方式和重复练习的特性,自然地达到敏感期的特质。但是,如果幼儿在过程中遇到障碍,他的心里便会产生紊乱的感受而缺乏自信。受到阻碍的前次经验,也可能影响到下次敏感期的学习能力。
通常,在特定的敏感期中,学习的能力是事半功倍;但是,一旦错过了此敏感期,学习的效果则是事倍功半。因此,家长应该尊重幼儿生命的自然成长,在敏感期的过程中,充分给予孩子自我探索的机会,让孩子的敏感力充分获得满足,以奠定未来良好的发展基础。
那是不是意味着错过了敏感期,就不能再去弥补了呢?其实也不是,儿童是天然的治疗师。如果错过了,6岁以前,只要有爱、自由、秩序(规则),他就会自然地给自己疗愈。但是这都要建立在父母爱的前提下。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您已经注意到了孩子的敏感期,何不采取一些措施去保护呢?因为它真的是在孩子一生中独一无二的一个时期。
对于个体来说,以上敏感期也仅是“规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情况还有很多,我们要做到的是,既不被敏感期束缚,消极等待孩子发展,也不被敏感期追赶,逼迫孩子学这学那。无论何时都记住,给予孩子“适当的”支持和帮助。